等保2.0看这一篇就够了发表时间:2023-11-27 14:36 ▲ 一、等级保护介绍 1.1什么是等级保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国家重要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处置。 1.2等级保护发展历程第一阶段(1994-2007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起步与探索)
第二阶段(2007-2016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标准化与发展)
第三阶段(2016-2019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行业深耕落地)
第四阶段(2019——进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时代)
1.3等保2.0的背景自1994年第“147号令”,我国开始实施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十几年来,在金融、能源、电信、医疗卫生等多个行业都已深耕落地,但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等级保护1.0已无法有效的应对新技术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为了满足新的技术挑战,有效防范和管理各种信息技术风险,提升国家层面的安全水平,等级保护2.0应时而生。网络安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很多行业主管单位要求行业客户开展等级保护工作,合理地规避风险。 ▲ 二、等保2.0的变化2.1法律地位得到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21条规定“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履行安全保护义务”;第31条规定“对于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 2.2等级保护对象不断拓展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概念已经不能涵盖全部,特别是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大数据价值的凸显,等保保护对象的外延将不断拓展。 2.3强化可信计算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构建以可信计算技术为基础的等级保护核心技术体系,强化了可信体系的这一重要思想 。 2.4通用要求的变化通用要求包括安全通用要求,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移动互联安全扩展要求,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扩展要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通用要求的核心是优化。 新增重点内容:新型网络攻击防护从内到外、突出运维审计、安全管理中心、独立安全区域、邮件安全防护、运行状态监控、安全审计时间要求、集中日记审计、可信运算要求、安全事件识别分析、个人信息防护。 2.5扩展要求的变化等级保护2.0拆分成了1个通用要求和4个扩展要求。将共性安全保护需求列为安全通用要求,针对云计算、大数据、工业控制系统和移动互联技术等不同领域的安全保护需求提出了安全扩展要求。等保2.0依旧保留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二级要求项由175项变更为135项,三级要求项由290项变为211项在技术上,由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变更为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 在管理上,结构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调整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建设管理、安全运维管理。 (1)云计算平台安全扩展要求
(2)大数据安全扩展要求
(3)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
(4)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扩展要求
(5)工业控制系统扩展要求
2.6测评合格要求提高相较于等保1.0,等保2.0测评的标准发生了变化,2.0中测评结论分为:优(90分及以上)、良(80分及以上)、中(70分及以上)、差(低于70分),70分以上才算基本符合要求,基本分调高了,测评要求更加严格。 2.7等保2.0的三个不变等保2.0相对于1.0也有三个不变,分别是五个级别不变、规定动作不变和主体职责不变。五个级别: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规定动作: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监督检查;主体职责:网安对定级对象的备案受理及监督检查职责、第三方测评机构对定级对象的安全评估职责、上级主管单位对所属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运营使用单位对定级对象的等级保护职责。 ▲ 三、等级保护一般流程3.1系统定级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初步确定定级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起草《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报告》;二级以上系统,定级结论需要进行专家评审、主管部门审核和备案。 3.1.1确定定级对象 作为定级对象的信息系统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A)具有确定的主要安全责任主体; B)承载相对独立的业务应用; C)包含相互关联的多个资源。 注:主要安全责任主体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等法人,以及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等其他组织。 注:避免将某个单一的系统组件,如服务器、终端或网络设备作为定级对象。 注:在确定定级对象时,云计算平台/系统、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以及采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系统在满足以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还需满足以下要求: 3.1.2等级的划分 第一级 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 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 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第四级 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 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3.1.3侵害客体的解读 社会秩序:(1)其他影响社会秩序的事项;(2)影响公众在法律约束和道德规范下的正常生活秩序等;(3)影响各行业的科研、生产秩序;(4)影响各种类型的经济活动秩序;(5)影响国家机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工作秩序。 公共利益:(1)影响社会成员使用公共设施;(2)影响社会成员接受公共服务等方面;(3)影响社会成员获取信息资源;(4)其他影响公共利益的事项。 国家安全:(1)影响国家政权稳固和主-权完整;(2)影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3)影响国家经济秩序和文化实力;(4)影响宗教活动秩序和反恐能力建设;(5)其他影响国家安全的事项。 3.1.4侵害程度解读 一般损害:工作职能受到局部影响,业务能力有所降低但不影响主要功能的执行,出现较轻的法律问题,较低的财产损失,有限的社会不良影响,对其他组织和个人造成较低损害; 严重损害:工作职能受到严重影响,业务能力显著下降且严重影响主要功能执行,出现较严重的法律问题,较高的财产损失,较大范围的社会不良影响,对其他组织和个人造成较严重损害; 特别严重损害:工作职能受到特别严重影响或丧失行使能力,业务能力严重下降且或功能无法执行,出现极其严重的法律问题,极高的财产损失,大范围的社会不良影响,对其他组织和个人造成非常严重损害。 3.1.5各级系统定级参考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适用于小型私营、个体企业、中小学、乡镇所属信息系统、县级单位中一般的信息系统。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适用于县级某些单位中的重要信息系统;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一般的信息系统。例如非涉及工作机密、商业机密、敏感信息的办公系统和管理系统等。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一般适用于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重要的信息系统,例如涉及工作机密、商业机密、敏感信息的办公系统和管理系统;跨省或全国联网运行的用于生产、调度、管理、指挥、作业、控制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以及这类系统在省、地市的分支系统;中央各部委、省(区、市)门户网站和重要网站;跨省连接的网络系统等。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一般适用于国家重要领域、部门中涉及国计民生、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核心系统。例如电力生产控制系统、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电信核心网络、铁路客票系统、列车指挥调度系统等。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一般适用于国家重要领域、重要部门中的极端重要系统。 3.2系统备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为第二级以上时,备案时应当提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定级报告和专家评审意见;第三级以上系统,还需提交系统拓扑和说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建设方案等。 3.2.1备案步骤 ❶ 向公安机关网安部门申请备案(可以向各地公安机关电话咨询或当地公安机关官网查找在线办-理渠道);❷ 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受理后提交备案材料(备案时限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确定后30日内,受理后10个工作日);❸ 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审核通过后颁发《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 3.2.2备案提交材料目录
(1)系统拓扑结构及说明; (2)系统安全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3)系统安全保护设施设计实施方案或者改建实施方案; (4)系统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清单及其认证、销售许可证明; (5)测评后符合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技术检测评估报告; (6)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专家评审意见; (7)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意见。 3.3建设整改 依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利用自有或第三方的安全产品和专家服务,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建设和整改,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此步骤又被称为预测评或差距分析,以安全服务商的角度来看就是对客户的系统进行一次和正式测评相同的流程,减少后续测评整改的工作量。 3.4系统测评测评机构按照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处理特定应用的信息系统,采用安全技术测评和安全管理测评方式,对保护状况进行初步检测评估,针对安全不符合项提出安全整改建议。 3.5监督检查对系统初测时的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整改加固后由测评机构进行复测,符合则出具测评后符合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技术检测评估报告。 ▲ 四、等级保护控制项解读(三级标准)注:以下标注是按照等保三级列出,二级及其他系统可以参照文末的标准文件。十个大项后续会分别出一篇文章来详细解读。 4.1安全物理环境
4.2安全通信网络
4.3安全区域边界
4.4安全计算环境
4.5安全管理中心
4.6安全管理制度
4.7安全管理机构
4.8安全管理人员
4.9安全建设管理
4.10安全运维管理
▲ 五、等级保护2.0安全设备推荐5.1等保二级设备推荐5.1.1机房方面的安全措施需求(二级标准)
5.1.2主机和网络安全层面需要部署的安全产品
5.1.3应用及数据安全层面需要部署的安全产品
5.2等保三级设备推荐5.2.1机房方面的安全措施需求(三级标准)
5.2.2主机和网络安全层面需要部署的安全产品
5.2.3应用及数据安全层面需要部署的安全产品
▲ 六、等保2.0分数计算标准注:本文此篇幅参考自CSDN,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oldmao_2001/article/details/119704571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 七、等保2.0的一些问题注:本文此处篇幅参考自FreeBuf,原文链接:https://www.freebuf.com/articles/security-management/251116.html 7.1甲方存在的主要问题1、等保初衷:从各行各业的开展等保来看,基于网络安全的初心开展等保的单位企业少之又少,而绝大都是单位企业都是政策要求,其中具体又可以细分为: 1)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开展等保,比如电力行业和金融行业,这两个行业都有文件要求开展等保,所以在众多民营企业中不愿意做但是必须需要做等保。 2)寻找背锅侠,部分政府单位对等保不感冒,但是被等保机构销售忽悠后以为做的等保就可以给自己上一道“保险”,纯粹为了事后找等保机构给自己背锅。 3)利益关系,部分单位的信息化负责人也想通过项目采购实现利益共同体,这里就不多说了。 2、技术能力不强,重设备轻管理,众多甲方单位没有网络安全管理专职岗位,基本都是由负责网络的或者负责服务器的人员兼任,且除了银行、证券等少数单位外,大部分单位的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其实并不高,很多都是通过外包或者集成商代为运维,这就造成测评过程中,甚至不知道某某设备的所有管理账户和口令,因为外包人员和集成商一般只给一个管理账户或者一般不给审计管理员账户,网而络安全意识培训几乎没有。 3、对网络安全理解片面,有些单位技术人员认为网络安全就是渗透,过度吹捧渗透能力,轻视测评,认为测评是走过场,这也有部分是测评机构的原因,下面会单独说。 ▲ 八、等级保护国标文件以下三份为国标文件,其中高风险判定指引为测评中必须满足的高风险项,若不满足需根据其中的解决办法降低风险。 《GBT 22240-2020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 文章来源:FreeBuf.COM,作者:AK4安全团队Bai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