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C与MC-RFID的性能与价值的差异发表时间:2024-11-20 19:13 “ 摘要:本文全面对比了两种U位级资产跟踪技术——传统的EIC技术与创新的MC-RFID技术。从技术架构、实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可用性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详细阐明了MC-RFID技术如何以其领先的性能和免维护优势,全面满足大规模算力资产实时跟踪的需求,并显著超越EIC技术的局限性,成为新一代资产实时跟踪系统的最佳实践。” U位级资产实时跟踪系统,主要是为满足拥有大规模算力资产的用户,对资产实时跟踪、实时盘点,实现账实一致,并优化运营效率、提升资源利用率、节约人力成本,提升业务连续性,提高投资回报率。 系统实时性(≦3秒)、定位数据确性(≧99.9999%)、高可用性是指7X24小时365天,连续运行8-10年,并且不需要维护传感器,以上是U位级资产实时跟踪系统软硬件的基本性能要求,只有满足以上性能指标,才能帮助用户创造价值。 早期的U位资产条是采用EIC技术架构设计,是基于上世纪80年代的1-Wire技术,由于单总线技术的先天缺陷,存在响应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差、1-Wire传感器的触点由于环境适应能力差、导致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无法满足当前用户对高可用性需求。 一项突破性创新技术(MC-RFID技术)由深圳数码人技术公司创始人刘全先生发明,该技术已经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授权,该技术通过磁控+霍尔传感器和RFID电磁耦合传感器等组成,具备U位级定位精度达到99.9999%以上、传感器寿命能达到10年及以上,并且具备免维护的优势,是全球首个实现了U位级定位传感器,高可用性的突破。这一创新技术,目前被全球众多大型企业应用,并获得客户的最佳体验。 01 U位资产条技术架构差异 (1)EIC资产条采用单总线架构,由单个MCU+通过单根通信总线监控42个电子标签的架构,如下图。 MC-RFID资产条采用分布式MCU技术架构,由1个MCU+通过双向通信总线监控6个MCU的架构。 每个MCU通过自带I/O总线实时监控各I/O口上的6个霍尔传感器,一旦发现某个霍尔传感器被标签触发,会自动启动相应U位上的RFID传感器与MC-RFID标签交换数据,数据交换完成自动会关闭RIFD传感器,感知和定位过程完全由MCU内部完成,定位实时消息由MCU1通过南向双总线上的MCU2-MCU7实时获取,同时网关通过MCU1北向总线实时获取7个MCU内的全部消息。如下图。 02 U位实时定位传感器差异 (1)EIC传感器是基于1-Wire单总线技术的接触式电子标签,采用机械触点定位,其防护等级为IP20, 该防护等级设备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差,一般使用寿命3-5年,仅仅适合可用性要求比较低的场景使用。 (2)MC-RFID传感器,每个U位由4个的高可用智能传感器组成,能够减少单点故障的影响,并提高系统的冗余度,传感器采用非接触式技术,防护等级为IP65,使用寿命10年以上,具有高可用,免维护的优势。
03 系统实时性 实时性是指从传感器采集到资产的位置数据到该消息被用户端软件界面上显示出来的整个过程需要花费的时间,这个时间在3秒钟及以内用户认为这是实时的资产跟踪系统,这个实时性无论是盘点1万个资产还是盘点100万个资产都需要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04 准确性 U位资产传感器定位数据的准确性反映了现场采集资产实时位置信息的能力,是实现资产账实一致的基础。
可靠性说明U位资产条及U位标签,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性,在全生命周期内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的考验是否能稳定可靠的为用户创造价值。
06 可用性
07 产业链
总结 MC-RFID资产实时跟踪系统在实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可用性方面全面超越EIC资产定位系统,是一套真正为用户实现账实一致的,价值创造系统。 |